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章 《农夫》译者附记(2 / 2)


ti

ile cap

a

ului Gheo

g-hita,1906)和《阵中故事》(Povesti

i di

azboiu,1905);也有长篇。但被别国译出的,却似乎很少。

现在这一篇是从作者同国的波尔希亚(Eleo

o

a Bo

cia)女士的德译本选集里重译出来的,原是大部的《故事集》(Po-vesti

i,1904)中之一。这选集的名字,就叫《恋歌及其他》(Das Liebeslied u

d a

de

e E

zalhlu

ge

)是《莱克兰世界文库》(Reclam’s U

ive

sal-Bibliothek)的第五千零四十四号。

《村妇》译者附记

在巴尔干诸小国的作家之中,伊凡·伐佐夫(Iva

Va^zov,1850—1921)对于中国读者恐怕要算是最不生疏的一个名字了。大约十多年前,已经介绍过他的作品;一九三一年顷,孙用先生还译印过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过岭记》,收在中华书局的《新文艺丛书》中。那上面就有《关于保加利亚文学》和《关于伐佐夫》两篇文章,所以现在已经无须赘说。

《村妇》这一个短篇,原名《保加利亚妇女》,是从《莱克兰世界文库》的第五千零五十九号萨典斯加(Ma

ya Jo

as vo

Szata

ska)女士所译的选集里重译出来的。选集即名《保加利亚妇女及别的小说》,这是第一篇,写的是他那国度里的村妇的典型:迷信,固执,然而健壮,勇敢;以及她的心目中的革命,为民族,为信仰。所以这一篇的题目,还是原题来得确切,现在改成“熟”而不“信”,其实是不足为法的;我译完之后,想了一想,又觉得先前的过于自作聪明了。原作者在结末处,用“好事”来打击祷告,大约是对于他本国读者的指点。

我以为无须我再来说明,这时的保加利亚是在土耳其的压制之下。这一篇小说虽然简单,却写得很分明,里面的地方,人物,也都是真的。固然已经是六十年前事,但我相信,它也还很有动人之力。

七 诗歌

《跳蚤》译者附记

Guillaume Apolli

ai

e 是一八八○年十月生于罗马的一个私生儿,不久,他母亲便带他住在法国。少时学于摩那柯学校,是幻想家;在圣查理中学时,已有创作,年二十,就编新闻。从此放浪酒家,鼓吹文艺,结交许多诗人,对于立体派大画家Pablo Picasso则发表了世界中最初的研究。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卢佛尔博物馆失窃了名画,以嫌疑被捕入狱的就是他,但终于释放了。欧洲大战起,他去从军,在壕堑中,炮弹的破片来钉在他头颅上,于是入病院。愈后结婚,家庭是欢乐的。但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因肺炎死在巴黎了,是《休战条约》成立的前三日。

他善画,能诗。译在这里的是“Le Bestiai

e”(《禽虫吟》)一名“Co

tége d’O

phee”(《阿尔斐的护从》)中的一篇;并载Raoul Dufy的木刻。

《坦波林之歌》译者附记

作者原是一个少年少女杂志的插画的画家,但只是少年少女的读者,却又非他所满足,曾说:“我是爱画美的事物的画家,描写成人的男女,到现在为止,并不很喜欢。因此我在少女杂志上,画了许多画。那是因为心里想,读者的纯真,以及对于画,对于美的理解力,都较别种杂志的读者锐敏的缘故。”但到一九二五年,他为想脱离那时为止的境界,往欧洲游学去了。印行的作品有《虹儿画谱》五辑,《我的画集》二本,《我的诗画集》一本,《梦迹》一本,这一篇,即出画谱第二辑《悲凉的微笑》中。

坦波林(Tambou

i

e)是轮上蒙革,周围加上铃铛似的东西,可打可摇的乐器,在西班牙和南法,用于跳舞的伴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