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分卷(24)(1 / 2)





  宋书文偏着头,眼睛半眯着,道你跟我急个几把,咱干的是坏事,但也得讲规矩!

  讲个几把规矩!罗青山也怒了。

  你马你弄个娃子,你还要不要脸了?

  我管他是啥,能整着钱就行!

  宋书文一把扯住他脖领,手里使劲,砰地就把罗青山摔在地上,嘴里不干不净地骂道:你他么整个几把!

  草,你不就觉得他跟你弟特像下不去手吗,装鸡毛大尾巴狼啊。你可怜人家弟弟,谁他么可怜你弟弟?

  ͣ

  张洋导演又喊了停,再次一脸纠结。

  宋书文的表现比刚才还要惊人,但表演出来的东西却是跟剧本又有了更大的偏差。

  他剧本里写的两个人虽然一直有矛盾,但没有此刻展现出来的这么激进,虽然他们两人最后的关系破裂了,也只是在要不要放走黎宇青这个角色上产生了分歧。

  可宋书文现在却带的罗青山有了一种害怕的意味,显得罗青山其实从一开始就根本不相信宋书文,但因为自己的岁数和体质都比不上宋书文,所以只能先迁就着,可心里却始终提防着对方,觉得两人都抱着哪天把对方也宰了换钱和保密的心思。

  张洋导演还在头疼。

  他虽然是拍纪录片出身,但经历了这么两回之后,他也瞧出了一点端倪。

  现在宋书文摆明了处于演技大爆发的状态,而且旁边还有两个能跟得上他戏路的演员,这就让他在按照自己理解去表演的路上越走越远,下意识地将剧本甩在了身后。

  而他也很清楚,如果按照自己的剧本继续拍下去,最后得到的确实是一部他想要的电影。

  但要是不限制宋书文,让他继续发挥下去,则很有可能得到一部不是他想要的,但更加精彩的电影。

  二选其一,没有别的可能。

  张洋知道自己必须要作出选择了。

  第33章 恶人(8)

  《恶人》比《两个人》更容易拿奖。

  毕竟《两个人》讲的是两辈人之间的温情,虽然很符合文艺片一贯的特点,但影片的整体审美观念显然更亚洲化一些。而《恶人》则是在题材上便天然地占据优势,别的不说,仅仅是在道德观和立场上就占据了绝对的正确。

  在这样的基础上,只要有合理的剧本,靠谱的剧组,最后呈现出的肯定是一部远高于水准线的佳作。

  剧组从那个黑工地转移到现在更加正规的地方之后,能够拍的内容也更多了起来,尤其是附近的小镇很符合张洋导演的想法,他决定直接在这里将其他外景一口气拍完。

  而张洋导演的决定还不止这些,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取舍。因为宋书文超乎寻常的表现,他还是将这部电影从自己一个人的作者电影改成了一个更适合宋书文发挥的影片。

  他本来以为自己会很不爽这种突然的改动,但是当他改完最后一个部分的时候,张洋导演竟然在心里生出了一种无欲无求的感觉。

  他知道修改后的《恶人》未必是自己当初心目中的电影,但一定是一部更精彩的电影。

  而在剧本改动之后,各个演员的戏份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宋书文和罗青山的戏份差不多,形成的是一部十分典型的双主角电影。但在修改之后,黎宇青的戏份稍微增加了一些,而宋书文的戏份更是大幅度增加,比罗青山足足多了百分之二十,彻底成为了主角。

  被减少戏份的罗青山倒是没有任何意见,他也是演员,知道宋书文这种不疯魔不成活的状态究竟有多么难得,很多演员一辈子都未必能够碰到这么一部能将自己毕生所学都展现出来的片子,一旦遇到了,那真是掰了命都要演出来。

  随着拍摄进度的不断推进,大家也都默契地形成了同一个念头这电影就是宋书文飙演技的舞台,就是要所有人都配合他的表演。

  宋书文不是什么大牌明星,也不懂怎么拍摄,怎么导戏,更不懂什么是灯光调度,但他就是能靠着自己的演技和心里的想法,找到那些还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然后让你现场修改出来。

  有几次宋书文要求黎宇青改变他的表演方式,在别人看来已经无懈可击的情况下,依然要黎宇青再拍一次。

  在剧组的众人看来,这黎宇青是飞凰指派下来镀金的当红演员,哪能听宋书文的指挥。因此有人想委婉地提醒宋书文给人家留点面子,也有些心理阴暗点的,想等着看宋书文和黎宇青争吵的清净。

  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黎宇青竟然真的接受了宋书文的所有建议,甚至主动提议多拍两次去保一条。

  众人见状倒是彻底明白了,敢情国内影视圈的新生代戏疯子,全都集中在他们这个剧组了。

  因此当他们看到宋书文下了戏之后没有回房间休息,而是直接找上了张洋导演聊剧本,竟然没有任何人觉得奇怪,甚至连张洋导演自己都觉得习惯了。

  导演你看,你在剧本里是这么写的,何建民他弟出了意外,以此解释何建民为什么会下定决心去再干一次。但我就想了半天也觉得这样不行。咱这部电影是纪实风格,具体出了什么意外得明确出来。而且既然前面有委婉交代过何建民的弟弟有慢性病,那就不能算是意外,最多是慢性病加重,迫使何建民不得不动手

  宋书文没有任何的客套话,直接跟张洋导演提出了自己认为不对劲的地方。

  而张洋导演听完了宋书文的话之后又琢磨了一会儿,最后不得不肯定道:你说的是对的,接下来剧本我再按照你说的修改一下。

  宋书文见到张洋导演答应下来很开心,却压根儿没有离开的意思,而是继续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就是结尾。

  按照张洋导演原来编写的剧本结尾,是把黎宇青带回来的罗青山一直想干掉他并以此赚钱,而宋书文则因为想起了自己家里的弟弟,所以拖着不肯动手,最后还是因为自己弟弟的原因,才决定找个机会把黎宇青从脚手架上推下去,伪装成事故现场来骗钱。

  但在具体的剧情处理上,是罗青山先在脚手架上推了宋书文一把,然后宋书文摇摇晃晃地吊在了脚手架边缘,等罗青山准备冲着黎宇青下手的时候忽然伸出手抓住了罗青山的脚踝实现反杀。

  宋书文可没少爬脚手架,看到这一段之后本能地觉得这太不符合逻辑了。

  之前他们合伙坑别人的时候,可是一推就能摔死一个,凭啥轮到自己被推下去的时候就这么幸运,能够挂在脚手架边缘。

  而且既然电影里的场景还是那种黑工地,脚手架边缘的质量就不可能那么好。就算一个成年男人挂上去了,也只有摔下去的份儿。

  更何况宋书文觉得这里应该是整部剧的巅峰之处,通过这一幕戏将所有的矛盾和想法都彻底撕扯开来,显露在观众的面前,情绪的处理不应该这么平淡无奇。

  张洋导演这次没有被宋书文轻易说服,而是仔细考虑了半天,接着和宋书文争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