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直男癌进入言情小说后第102节(1 / 2)





  心头警铃大作,完颜希尹厉声道:“不对,有诈!快快将这行人拿下,再细查败退回来的士卒是否掺杂有宋人细作!”

  话音落地,却也晚了。

  军寨处杀声大作,赫然是先前跟随金人逃兵一起潜伏入内的禁军制造混乱,杀掉看守寨门的金人之后,迎了己方将士入内。

  与此同时,完颜希尹但听身侧一声震响,信号引发,一时竟盖过了所有声响。

  短暂的愕然之后,他立时便知不好,还未及转身逃走,便听耳边一声大喊:“金人主将在此,还不速速擒之?!”

  寨门既开,便再也阻挡不住宋军攻势,李世民身先士卒,冲在最前,岳飞看得心惊胆战,又不敢高声呼唤,叫金人得知他身份,只得硬着头皮冲将过去,如此前那般与他互为倚助,共同前进。

  完颜宗辅但见军寨内杀声一片,俄而火起,一时间战马都找不到一匹,匆忙间回军帐去取了双刀在手,便见迎头杀来两员小将,俱是英武之气咄咄,乱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但见血光四溅,竟无一人可堪与之为敌!

  怪哉,宋人手下几时有了这等强将?!

  完颜宗辅心下正觉奇怪,视线忽的与年轻些的那员小将对上,四目相对,当时便暗叫不好,转头意欲逃走,那小将却飞马追了上来,一枪挑住他后颈铠甲,手臂发力,竟生生将他挑起示众:“宗辅在此,尔等还不速速束手就擒?!”

  宋军来势汹汹,金人本就不安,又有先前那群残兵烘托,士气大减,现下见主帅为宋人生擒,更无斗志,纷纷驱马奔逃往黄河边,意欲乘船北渡。

  李世民见状微微一笑,不再追这些残寇,转头见岳飞已将完颜希尹擒下,便收住长枪,将完颜宗辅掼于马下,传令三军收拾残局。

  禁军迅速近前去将完颜宗辅牵制住,捆住他手脚,同完颜希尹放在一处。

  张所神情激昂,满面兴奋,近前去道:“官家何不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

  李世民笑着摇头:“穷寇莫追。”

  他笑吟吟的看着被禁军看管、面如土色的金国元帅和监军:“那些个金人不足为虑,这二人才是此行的最大收获。”

  完颜宗辅。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子,金太宗完颜晟之侄,金世宗完颜雍之父,金朝之中素有人望。

  完颜希尹。

  三朝老臣,历史上女真文字的创造者,金朝宰相。

  有此二人在,何愁大事不成?

  完颜宗辅与完颜希尹满面愕然,看看李世民,又难以置信的看向张所,大惊失色:“你管他叫什么?!”

  官家?!

  难道这小将便是宋人新登基的皇帝赵构?!

  昏德公那软骨虫的儿子、重昏侯那软骨虫的弟弟?!

  孟德尔在哪儿——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一点都不科学!!!

  张所惋惜不已:“机会难得,当真是可惜了。”

  李世民笑道:“放心吧,这样的机会以后还会有的。”

  岳飞神情振奋,目光钦佩,重重颔首道:“以后经常会有的!”

  完颜宗辅与完颜希尹:“???”

  有没有人听见我们的问话?!

  没有人理会他们,而且又因为嫌弃这二人太吵,很快就有人将他们嘴堵上,直接拖回东京,准备明天游街示众。

  士卒们忙着打扫战场,没断气的补刀,断气了的挖坑掩埋,倒不是出于人道主义,而是惧怕传播瘟疫,另有军中的监察官在清点缴获和杀敌数目。

  军心振奋,士卒快意,上到主帅、下到士兵,注视皇帝的目光里都充满了敬慕,仿佛那不再是人间天子,而是天神降世。

  ……

  李世民正转身同岳飞说话,忽听远处传来一声“九哥!”。

  他听得微怔,顺着声音来处去瞧,便见不远处站着几名身形孱弱的少女,为首之人年岁尚小,一张脸上几乎没有几分血色,可眼底透露出的光芒却是欣喜雀跃的。

  眼泪蜿蜒着流了一脸,她哭着跑上前来,大喊一声:“九哥!”

  李世民循着原主记忆,艰难的认出了来人是谁。

  昏德公的第二十六女,永福帝姬赵佛保。

  之所以说艰难认出,是因为数月之间,永福帝姬便被折磨成了另一个人,若非面容轮廓尚在,几乎认不出是当初宋廷中娇憨可爱的皇家公主。

  永福帝姬乃是崔贵妃所出,生下来的时候身子便有些不好,那时候崔贵妃正得宠,昏德公也宠爱这女儿,故而为她择了永福二字作为封号,又为她取名佛保,一心寄望佛祖保佑这生来孱弱的公主,却不曾想……

  靖康之役时,永福帝姬也不过十四岁啊!

  李世民心下一叹,下马迎了上前去,永福帝姬猛地扑到他怀里嚎啕痛哭,似乎要将这几月来遭受的屈辱和痛苦一起发泄出来。

  “九哥,九哥!”永福帝姬泣不成声:“保福、仁福两位姐姐都死了,还有金儿!金人强逼我们陪酒助兴,事后又让在座将领每人带了两人离去,两位姐姐和金儿生生被他们折磨死了,那群畜生,他们半分人性都没有……”

  岳飞听得激愤,泪湿眼眶,捏紧拳头,无声的别过脸去。

  李世民亦是垂泪,温和抚着这可怜女孩脊背,安抚道:“没事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九哥,不要忘记佛保今日说的话!”

  永福帝姬盈满泪珠的眼睛紧紧注视着兄长,含恨道:“北上雪耻,复我大宋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