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国公夫人日常第70节(1 / 2)





  现在看来,老夫人谈的效果应当不好也不坏。

  她端起茶盏,继续笑着和南夫人说话。

  南夫人又和魏若寒暄了一会儿才进入正题。

  “我父亲共有四个兄弟,最小的便是我五叔,我这个七弟便是我五叔的长子。”南夫人一开始先跟魏若介绍了一下她家中的序齿。

  陈家并没有分家,所以南夫人家中的几房叔伯们都是住在一起的。

  南夫人的五叔既是幼子肯定极受陈老夫人喜欢,但他的长媳就不一定了。

  魏若若有所思。

  南夫人继续道:“我五叔中了举人后便不再科举了,之前他在正阳书院教书,不过因着前年我祖父去世,他便从书院回来在家中为祖父守孝。上个月出了孝期,五叔便又去了正阳书院,每十日回来一次。”

  正阳书院是高等书院,坐落在京郊,能在正阳书院教书想必陈夫人的五叔学问不错。

  “我五叔家中有两子两女,我五婶生了两子一女,另外一个妹妹是庶出。我两个妹妹都还待字闺中。”

  魏若闻言便笑:“您娘家倒是人丁兴旺。”

  人丁兴旺是时人对一个家族最好的夸奖,南夫人闻言笑眯了眼睛。

  她继续道:“我那七弟今年十六岁,因为之前祖父去世耽误了说亲,等出了孝期,五婶婶便急着给他说亲。我听说您府上正在给表姑娘相看人家,想着去年您为翁主们办宴的时候曾经和表姑娘说过两句话,当时我就很喜欢表姑娘的性情。不过当时我祖父还未出孝期,我便也没有往那方面想。”

  “说起来这也是缘分,我五婶刚托了我帮七弟说亲,我就听说了表姑娘的事情,心念一动便将表姑娘的情况告诉了五婶。五婶一听我说表姑娘性情平和,相貌又好便十分的愿意。只是不知道贵府是怎么想的,便托了我过来问一问。”南夫人笑着说完了前情。

  魏若闻言笑道:“不知贵府七少爷将来是准备科举还是?”

  魏若这就是在问男子的前程了,一般相看女方都会问一问男方家中对男方的安排。

  南夫人早有准备,她笑着道:“我们两家也是知根知底的,我也不瞒着您。我那七弟虽说已经中了秀才,可我父亲他们都说我七弟的资质能读到举人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再想往上进一步就要看运气了。再有就是我七弟的性情很是腼腆,也不是那等能混迹官场的,所以我五叔打算等七弟考中举人后就也让他去书院教书。”

  一般男女方相看,都会捡了好听的去说,南夫人这话真的很是实诚了。

  魏若对南夫人好感更甚,她笑着对南夫人道:“姐姐既对我实诚,我也不和姐姐说句心里话。姐姐既上门提亲便是已经打听了我们寒姐儿的家世,不知府上可介意,我们寒姐儿父亲早逝?”

  南夫人闻言忙道:“我明白妹妹的意思。你是担心有人借着此事辖制姑娘。妹妹尽管放心,我们家从来不是那等轻狂的人家,我那五婶婶也说了,她只看姑娘的性情。”

  魏若闻言就叹道:“我并不是不放心姐姐,只是姑娘家不比男儿,说亲时就更要谨慎一些了。况且因为二姑丈早逝的缘故,我们家老太君和老夫人都很是心疼表妹。之前寻亲事的时候,我们老太君就让我一定要问清楚男子家中是否在意表妹父亲早逝的事情,所以我才多嘴问了一句。”

  南夫人闻言忙道:“老太君的担忧是人之常情,换了我也会问一问。妹妹尽管放心,我们家中绝不是那等人家。”

  魏若见南夫人说的话诚这才舒了口气,两人又说了会儿话后,魏若便道:“听了贵府七少爷的情况,我心里已经千肯万肯了,不过还要问一下老太君和二姑母的意见。”

  南夫人得了她的准话已是满足,闻言笑道:“这也是应该的,那我就先告辞了。妹妹这里要是有什么消息,可要使人告诉我一声。”

  魏若忙要留她吃饭。

  南夫人笑道:“妹妹诚心留我本不该辞,只是家中还有一摊子事没有料理,实在是脱不开身。”

  南夫人是当家主母,自然也是一堆的事情。

  魏若这才没有留她,送走南夫人后,魏若去了老太君那里。

  二姑母早早的就等在了老太君这里,听魏若说完情况后她觉得有些不满意。

  “这陈家七少爷竟是资质一般吗?”二姑母略有些失望的问道。

  魏若还没有说话,老太君先开口了,她对二姑母道:“能考中举人已是不错了,你当那进士是人人都能考的?”

  二姑母想起大嫂给清姐儿说的夫婿总觉得有些不甘心。

  老太君哪里不知道她的心事,她想教育女儿,但魏若在,她也不好说。

  她瞪了二姑母一眼后对魏若道:“这位七少爷的父亲虽只是举人,两个伯伯却都是进士。我以前也听别人说过,七少爷他们这一辈有几个堂兄读书也很是不错,可见陈家对子弟的教养很是重视。这样的人家虽比不上咱们这样的公爵人家富贵,但只要家中每代子弟都争气,倒也不愁吃穿。”

  魏若闻言颔首道:“是啊,他们这样的人家倒也受尊敬。”

  听到魏若说这样的人家受尊敬后,二姑母若有所思。

  老太君见状眼中闪过一丝笑意,她对魏若道:“说那么多都没有看到真人踏实,陈家的家世倒是可以的,若是那七少爷也不错,就把这事订下来吧。”

  魏若笑着应了。

  她走后,二姑母便道:“娘这也答应的太草率了吧。”

  老太君就笑:“只是看一看若是看了人你觉得不好再说。”

  说到这个二姑母就有些摇摆了,她不是很开心的道:“说这位七少爷性情腼腆,该不会是个木讷的性子吧?”

  老太君闻言就叹气:“那你总得见过人再说吧。”

  二姑母闻言没有说话,这门亲事,说满意也算满意,说不满意也能挑出那不好的地方。

  老太君见她如此便又劝她:“我明白想给寒姐儿说个十全十美的亲事,可这亲事哪有样样都和你心意的,不说远的,就说你大嫂为清姐儿找的这门亲事,看着样样都好,可你大嫂不是还担心刘家将来会回原籍。陈家好歹根基都在京城,至少你不用担心这个吧。”

  不得不说老太君真的很了解二姑母,她总不满意陈家七少爷就是因为她觉得陈七少爷没有刘公子有学问。

  可再有学问,也比不过女儿能待在身边,二姑母立马息了这心思。

  老太君见状满意的点了点头,她继续对女儿道:“寒姐儿的这门婚事,单看倒也一般,陈家五老爷只是举人,陈家七少爷又资质有限,可这只是一方面。你要从他们整个家族来看,陈家既如此重视读书且陈家五老爷就在书院教书,将来寒姐儿的孩子自然会有名师教导,但凡他读出些名堂,有陈家和咱们英国公府在,将来的前程自不必说。”

  “再来寒姐儿这门亲事是南夫人这位陈家的姑奶奶说的亲,她们家老爷又和你侄子私交甚好,将来必定会照顾咱们寒姐儿,有她帮着,寒姐儿定能很好的融入陈家。怎么看,这都是一门极好的亲事,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