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将军,夫人喊你种田了第236节(1 / 2)





  娴妃坐在贵妃榻上,一只手捧着书,一只手撑住脑袋。

  她是想饱读诗书的,奈何时常一翻书就困了。

  轰隆一声巨响,娴妃惊得身子一抖,手里的书啪的掉在了地上。

  一旁的宫女忙躬身拾起来,双手呈给娴妃。

  娴妃懒得伸手去接。

  这时,伺候了她多年的桂嬷嬷端着一碗刚煮好的冰糖炖燕窝走了进来。

  桂嬷嬷将燕窝放在小桌上,又拿过那本宫女递过来的诗集:“你下去吧。”

  “是。”

  宫女恭敬退下。

  桂嬷嬷把诗集搁在桌上,又端起燕窝,递到娴妃面前:“娘娘,你晚膳用得少,吃点燕窝吧。”

  娴妃揉了揉自己肚子上的肉:“不吃了,胖。”

  宫里的女人为了保持身材,一个比一个忌口,饿肚子是家常便饭。

  娴妃这个位份,又生了皇子公主傍身,按理说,不必再以色侍人。

  奈何娴妃不服老,见到后宫一茬又一茬的年轻秀女,愣是不肯输给她们。

  “陛下怎么还不过来?”娴妃嘀咕。

  桂嬷嬷笑了笑:“会过来的。许是外头下了雨,道路上泥泞难行,就走得慢了些。”

  “皇后今晚唱的是哪一出?”娴妃已经打听清楚了,是皇后先给景宣帝送点心,景宣帝才过去坤宁宫的。

  这可不像皇后的做派。

  也不像景宣帝的。

  景宣帝与皇后早已没了夫妻情分,别说送点心,就算皇后亲自为景宣帝洗手作羹汤,景宣帝也不会有所动容。

  桂嬷嬷道:“娘娘,皇后毕竟是中宫。”

  娴妃冷哼道:“中宫怎么了?无宠,又生不出儿子来,空顶着皇后的虚名罢了!要不是她女儿八字好,真当陛下多稀罕她!”

  桂嬷嬷无奈笑了下,舀了一勺燕窝喂到她嘴边:“娘娘,吃些吧。”

  娴妃到底是没忍住,就着桂嬷嬷递的勺子浅尝了两口,随后她将碗轻轻推到一边,再也不肯吃了。

  这时,奉命前来传话的太监带来了景宣帝被人截走的消息。

  娴妃眸光一厉:“这次又是哪个贱人?”

  桂嬷嬷道:“是老护国公。”

  听到不是后宫的女人,娴妃神色稍霁:“是边关又要打仗了吗?”

  秦沧阑早已不上朝,能大半夜往皇宫里跑,在娴妃看来,除非是边关出了战事。

  娴妃笑了笑:“若是老护国公再领兵,就让三殿下与他一道出征,挣一份军功回来。”

  军功就是民心,一般的皇子可没机会去领军功。

  至于说自己儿子的安危,娴妃是毫不担心的。

  有秦沧阑在,哪儿会真让三殿下上战场?

  秦沧阑去冲锋陷阵,三殿下等着领军功就是了。

  娴妃开心地笑了:“刘三德,给陛下送一碗参汤过去,顺便告诉陛下,本宫这里,有太医照看就够了,让陛下不必挂心。”

  刘三德从御书房回来,脸色不大对:“娘娘,出事儿了!”

  娴妃不咸不淡地问道:“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刘三德看了眼桂嬷嬷,桂嬷嬷是娴妃心腹,不必避讳她。

  刘三德于是将从御书房无意中听到的消息说了。

  娴妃震惊地坐直了身子:“你说什么?护国公不是秦沧阑的儿子?那他是谁!真正的护国公又在哪里?”

  刘三德硬着头皮道:“他是谁……奴才没听清,总之,当年似乎是弄错了,眼下真正的护国公回来了,就在京城里住着呢。”

  他只是去送人参汤,在外头站了一会儿,听得断断续续的。

  娴妃心急如焚。

  她儿子可是与护国公府定了亲的,可倘若那个秦彻是假的,这门亲事岂不是——

  娴妃愁容满面:“陛下怎么说?”

  刘三德讪讪道:“奴才只听到了这么点儿,后来,福公公把参汤拿进去,奴才不便多留,只得先行离开。”

  桂嬷嬷劝道:“娘娘,不如先等等,兴许明日,陛下那边就来消息了。”

  “这种事是等得的吗?”娴妃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三德子,你去一趟景家,将此事告知我父亲,让他务必尽快查一查那个真秦彻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