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3章(1 / 2)





  魏子期:“……”

  作者有话要说:嘤嘤……算错了,大阅兵是在明天……想要电视窥屏也得在明天……不过家姐的单位从今天就开始放假了……好积极啊~~这都是别人家得老板!!!蟹蟹土豪大大咕噜小月亮扔了两个地雷,搂住么么哒( ̄3 ̄)╭?~

  ☆、韦臻

  第二十三章

  腊月的天,饶是晴空一片,可错眼不见,便纷纷扬扬洒起小清雪来。

  站在太极宫的殿门前抖了抖浮在头上和肩上的落雪,解开大氅脱靴进殿。室内的温暖如春催热了经受寒风磋磨的双眼,年纪还小的卫王庄焘忍不住打了个喷嚏。薛衍其实也觉得鼻子发痒。回头看了眼鼻子和脸颊同样红彤彤的太子庄熙,大家相视一笑。

  几扇泥金雕牡丹花纹的屏风相隔后的内殿隐隐传来说笑声。恰是先到一步的皇后和平阳长公主正陪着太极宫的主人说话。

  闻听小黄门通传永安帝君臣一行人来给太上皇请安,殿中陡然一静。

  永安帝恍若不觉,带着太子庄熙和卫王青鸟缓步至殿中央,不急不速的道:“儿子给父亲请安。”

  太上皇摆了摆手,有些中气不足的开口笑道:“二郎今儿怎么有空过来,我听说朝廷正准备岁末考核,闹得文武百官人心惶惶,各个州府上上下下亦是焦头烂额,堆积了好些公务都没人处置。”

  “哦?”永安帝不咸不淡的挑了挑眉,开口问道:“父亲是听谁说的,看来此人倒是有满腹的委屈牢骚。”

  太上皇被噎的一怔,旋即又笑道:“还不是裴籍那些老臣。口内说是怕我一个人在太极宫寂寞,所以常过来陪我说说话。其实他们每个人都过来唠唠叨叨的,我更觉得厌烦。何况他们过来找我发牢骚,又有什么用呢?我是太上皇,又不是皇上。”

  永安帝微微一笑,似解释又好似还有什么别的用意,开口说道:“新朝建立,朝廷想要上下政令得以顺利施行,必须要有举措。所以叫他们进行岁末考核,也是这个意思。有能力肯办事的,要赏,没有能力不肯办事的,自然要罚。这有赏有罚,赏罚有度,才能有所作为。总不好叫天下百姓以为我们朝廷官员都是一些尸位素餐之辈。”

  太上皇敷衍的勾了勾嘴角,手里晃着杯中残酒,开口说道:“二郎不必跟我解释,我都懂。一朝天子一朝臣嘛!”

  这一回永安帝也只能报以一笑,对太上皇的意有所指充耳不闻。

  殿上气氛一时僵凝起来。

  镇国公魏无忌和卫国公薛绩见状,忙上前躬身见礼,口内说道:“微臣拜见太上皇。”

  薛衍跟魏子期也跟在后面行谒见之礼。

  平阳长公主忙打岔似的,指着薛衍说道:“父亲,这是衍儿,我和夫君在幽州相认的……衍儿,快过来给外祖父扣头。”

  殿内侍立的小黄门闻言,急忙搬来蒲团,供薛衍行跪拜之礼。

  薛衍恭恭敬敬走上前,施礼毕,便听上首之人急忙说道:“原来是衍儿,都长这么大了,快到外祖父这儿来,叫外祖父好生瞧瞧你。”

  薛衍闻言,只得起身至太上皇右手边。早有小黄门搬来坐席。薛衍刚要坐下,便听太上皇吩咐道:“再近一些。”

  于是小黄门将坐席挪至太上皇跟前的食案旁边。薛衍过去坐下。太上皇一把握住薛衍的手,觑着眼睛打量了薛衍好一会儿,才转头向平阳长公主笑道:“这孩子长得像你。人道是生女肖父,生子肖母,必定是个有后福的。”

  平阳长公主闻言,笑着看了魏皇后一眼,开口说道:“皇后方才也这么说,我还不信。父亲说了,那一定就是了。”

  太上皇闻言朗笑出声,一面摇头一面用手空点了点平阳长公主。又回头仔仔细细的打量着薛衍,黄浊昏花的老眼慢慢湿润起来。他紧紧握着薛衍的手,长叹道:“好啊,好啊,回来了就好。”

  薛衍早在太上皇打量他的同时,也在悄悄的打量着太上皇。

  鬓发斑白并未束冠,头上随意盘的发髻因为坐卧不忌的缘故而略显松散,有些碎发挣脱束缚在发髻和鬓额间张牙舞爪,使得整个人看起来越发憔悴寥落。

  太上皇的身上也只穿着一件半新不旧的褐色圆领衫,外罩一件同样半新不旧的褐色长袍,衣衫上还有褶皱……很形象的诠释了大权旁落的失意君主形象。

  然而太上皇在被逼退位后,真的就如他表现出来的心灰意冷了吗?

  恐怕也不尽然。

  薛衍一面暗搓搓的八卦,一面任由太上皇握着他的手,似不经意般向永安帝笑道:“我听裴籍说,衍儿在幽州的时候发明了复式记账法,很快就捋顺了整座幽州大营的粮草军备账目,还因此逼反了燕郡王,可见是虎父无犬子啊。”

  永安帝微微一笑,只听太上皇又道:“我还听说前几天利州传来军情驰报,义安王和刘德玉不满朝廷削减封王,也反了?”

  永安帝轻咳一声,开口说道:“是反了,不过已经派兵镇压下了,为首的贼寇也都处死了。”

  太上皇长叹一声,摇头说道:“十多年前,我在晋阳起兵,义安王献永丰仓归降于我。这永丰仓可是前朝四大粮仓之一,大褚要是没有永丰仓的粮食支撑,也未必会有今日之功……二郎行事还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我们总不能叫天下百姓认为朝廷无情无义。粮食吃完了,就把献粮的功臣忘记了。”

  闻听太上皇指责自己有兔死狗烹之嫌,永安帝心生愠怒,刚要开口,便听小黄门通传尚书右丞韦臻求见。

  太上皇闻言,有些好奇的看向永安帝,开口问道:“他来做什么?”

  永安帝也不知道。他对这位有事无事都爱触他霉头的诤臣颇有些畏惧之情。

  太上皇也知道永安帝与韦臻这一对群臣的相处之道。本着看好戏的目的,太上皇吩咐叫人进来。

  俄而,一位头戴进贤冠,身着正红色官袍,手持象牙笏板的中年文士气势汹汹地走进殿中。依礼拜见过陛下和太上皇后,永安帝忙示意小黄门为之铺席。

  然而气势汹汹的尚书右丞定定看了一眼地上的席子,便傲娇的举起笏板谏言道:“圣人有云,席不正不坐。因为立身不正,就无法以端正的态度看待诸人诸事。陛下登基以来,屡次向朝臣和天下百姓表明求贤若渴之心度。可是陛下在私底下就是如此对待贤良的吗?”

  熟悉韦臻的人一听见韦臻这一席话,便知道了。

  得,又是来呛陛下的。

  永安帝一面头疼的回想自己又有哪些举措不对,惹得这位直言敢谏的大臣连冬日风雪都不顾,非得要在这时候入宫谏言。一面态度甚好的吩咐侍者摆正席位,恭请尚书右丞入座。

  然而尚书右丞还是不坐。他手持笏板向永安帝躬身见礼,口内说道:“陛下从谏如流,此乃明君风范。然陛下明知朝廷律法不可随意更改,更要求文武百官要克忠职守,不得徇私舞弊,可为何陛下自己却罔顾朝廷法规用人唯亲?陛下如此作为,又怎么能为天下臣民做表率?又如何要求文武百官都秉公执法?”

  永安帝闻言,下意识的看了眼坐在太上皇身边的薛衍。卫国公和平阳长公主也听出韦臻的意思了,全都不以为然的皱了皱眉。

  镇国公低眉敛目的扫视了众人一圈,开口和稀泥道:“尚书右丞何出此言呐?陛下何时罔顾朝廷律法用人唯亲了,我们怎么不知道?”

  韦臻冷哼,堪称横眉冷对的看了魏无忌一眼,用笏板指了指太上皇身边的薛衍,开口说道:“今日大朝会上,卫国公上奏请封世子。此乃卫国公府家事,陛下同意与否皆与旁人无干,在下也无可置喙。可是陛下为何要直接下令薛衍入选千牛卫士?微臣敢问陛下,薛衍今日面圣,陛下是考校了薛衍的四书五经,还是考校了薛衍的弓马骑射?他的武艺骑射真的够资格入选千牛卫士吗?”